千阳县草碧镇“流动联络站”:让民主服务扎根群众生产生活一线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11 09:22:48 阅读量:

千阳县草碧镇人大针对村民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占比较多,群众表达民意、反映诉求不便的实际,创新实施“阵地前移、服务下沉”行动,将人大代表联络站从固定办公场所延伸至田间地头、村口巷道,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民主议事厅”,实现“民意收集零距离、问题解决加速度”,让民主服务真正贴近群众生活。

一、搭建田间地头“流动站”,农忙时节听民声

草碧镇农业人口多、农忙时节群众集中在田间劳作,镇人大组建“代表+农技员+乡贤”服务队。在春耕、秋收等农忙关键时期,服务队深入各村田间地块,灵活设置 “移动议事点”。工作人员利用群众劳作间隙,主动与农户沟通交流,收集灌溉用水调配、农机购置补贴申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等与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诉求,形成“一边干农活、一边听民声”的便民场景,既不耽误群众农时,又能及时掌握基层民意。

二、设立村口巷尾“联络角”,日常出行能议事

村民日常活动多集中在村组小巷、村口小卖部等场所,镇人大在这些人流密集区域专门设立“巷口联络角”,配备“民情记录本”,由人大代表接待群众、记录诉求。群众在赶集购物、散步休闲时,若有政策咨询、问题反映等需求,可随时在联络角与代表沟通,真正实现“赶集能反映、散步能唠嗑”,让民意收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打破固定联络站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三、搭建线上“云平台”,困难问题快解决

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群众沟通习惯,镇人大还搭建线上民意反馈平台,引导群众通过“随手拍”“语音留言”等便捷方式,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垃圾堆放、道路破损、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即时上传至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微信群。平台通过自动定位功能,快速确定问题发生地点,并直接联动属地人大代表进行督办,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被关注,并及时得到处理,构建起民意反馈线上快车道,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流动联络站”的打造,实现了草碧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从“定点接待”到“全域覆盖”的空间转变,从“被动接访”到“主动问需”的角色转变。据统计,联络站延伸服务实施后,群众参与民主议事的人次同比增长2倍,60岁以上老年人参与率更是直线上升,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等群体 “反映诉求难”的问题。

如今在草碧镇,“板凳议事”“田间表决”等接地气的民主实践形式成为常态,群众围绕村内道路硬化、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医保社保办理等“柴米油盐”的民生小事积极建言献策,真正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确保“小事不出田埂、难事不出村镇”。草碧镇以创新举措让民主实践深度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切实筑牢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根基,为乡镇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邓炎军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