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城关镇人大代表议事议出“善治合力”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11 09:20:25 阅读量:

近年来,白河县城关镇人大坚持把人大代表议事会议制度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核心载体,着力在机制完善、环节把控、成果转化上深耕细作,有效激活了代表履职动能,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三位一体”,筑牢议事根基

一是党委领导把舵定向。镇党委将代表议事会议制度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专题听取推进情况,研究解决经费保障、议题方向、部门协同等关键问题。坚持“党委点题”与人大选题相结合,确保议事内容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二是人大主导精准实施。镇人大主席团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对议题征集筛选、会前调研、会议组织、意见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等全流程进行细化规范。围绕“议题怎么选、调研怎么深、会议怎么开、意见怎么办”开展指导和专题培训,提升代表议事能力和会议实效。指导各代表联络站按照“一议一档”的要求,完整议事全过程档案管理,为总结提升提供依据。

三是政府负责高效落实。镇政府建立代表议事会议议定事项办理“全链条”机制,实行“立项、交办、落实、反馈、销号”闭环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办理时限和标准。统筹行政资源,优先保障议定事项落地。。

聚焦“三个关键”,激活议事动能紧盯议事核心环节,力求议得准、议得深、议得实

一是精准选题,把好“入口关”。 坚持“五议五不议”原则,确保议题“小切口、大民生、能解决”。畅通“代表联络站征题、线上平台报题、代表走访集题、党政部门点题”路径。2023年以来,共收集有效议题线索56条。镇人大主席团对收集议题的可行性、代表性、紧迫性进行审议,报镇党委审定后,重点围绕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议事。如河街社区“宠物饲养及流浪犬只管理问题”“消防通道管理问题”、安坪村“老西沟乡政府危房拆除”等议题,均切中要害,反响热烈。

二是深度议事,做实“过程关”。坚持调研先行夯基础。议事会议召开之前,组织相关代表带着议题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楼栋、项目现场,摸清实情、找准症结、思考对策,形成有分量的调研报告。采用“固定成员+流动成员+特邀成员”模式,扩大议事参与面。创新“会场集中议”与“现场一线看”、“面对面对话”与“背靠背书面征询”、“线下热烈讨论”与“线上广泛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议事广度和深度。深化“三见面”机制,会前碰头,与职能部门沟通议题背景、初步设想。会中问询,邀请部门现场解答代表疑问,提供专业意见。会后会商,共同研究最优解决方案。力求议出“金点子”、形成好方案。

三是刚性督题,打通“落实关”。议是手段,决是结果,办才是关键。会后第一时间形成交办意见,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综合运用听取汇报、专题视察、代表约见、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办理情况进行“嵌入式”跟踪监督。探索“跟踪督办+回头看”机制,对已办结事项进行效果评估,防止反弹回潮。 将议定事项办理质效纳入相关驻镇单位年度工作评议和满意度测评重要内容,对办理有力、效果显著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突出“三重成效”惠民生,彰显议事价值

代表议事会议的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惠及民生。

一是纾解民忧,办好民生实事。议事会议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直通车。例如向荣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针对“黄家湾菜农灌溉难问题”开展议事,促成镇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完成水池水坝选址建设、水管铺设,直接帮助150余户群众实现灌溉水源直达田间地头。

二是化解矛盾,促进基层善治。搭建公开对话平台,有效疏导情绪、化解纠纷。例如河街社区代表联络站就河街新区文化广场车辆通行管理问题召开议事会,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代表议事会议形成的意见建议,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出台制度。规范化管理保障了消防通道的畅通,充分征求群众对于消防通道有序开放的意见建议,让群众更好的参与社会管理事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

三是汇聚民智,助力乡村振兴。引导群众共商发展大计,激发内生动力。例如公路村位于汉江禁养区,发展受限。村联络站聚焦“富民产业培育”深入议事,凝聚共识,探索出“土地流转+务工增收+特色种植”路径。现已建成草莓采摘大棚20座、蔬菜大棚28个、蓝莓50亩、铁皮石斛大棚40亩,成为近郊农旅融合新亮点,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收益,带动村民增收。


作者:贺余环 聂艳秋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