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赵湾镇人大干部的“三忙”:在烟火气里写好履职答卷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30 09:20:50 阅读量:

走进旬阳市赵湾镇,总能看到人大干部们步履匆匆的身影。有人说他们是“陀螺”,围着群众需求转不停;有人笑称他们是“多面手”,会场里能议事,田埂上能帮忙。细究他们的日常,“三忙”背后藏着的,是基层人大干部对“为民履职”四个字最生动的诠释。

一忙“搭台”:让民主议事接上“地气”。组织人代会、开主席团会、带队视察调研,在赵湾镇人大干部看来,这些不是“程序性任务”,而是给群众搭起的“说话平台”。会前,他们会揣着笔记本扎进农户家,把“抗旱栽烤烟缺物资”“产业路延伸啥时动工”“新拓宽的河堤路灯啥时安装”“以秋补夏缺籽种问题”这些带着泥土味的诉求记下来;会上,他们引导代表们少讲“漂亮话”,多提“实在策”,让每一份建议都连着民生痛点、急点和难点。

去年在金元村调研光伏产业时,有代表提出“光伏板下杂草影响发电效率”,镇人大当即组织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现场会商,最终敲定“农户承包除草”的方案,既解了“除草”难题,又给村民添了增收路。这样的“议事成果”,正是“忙在点子上”的最好证明。

二忙“赋能”:让代表履职更有“底气”。“代表联络站不是‘摆设’,得让它活起来。”这是赵湾镇人大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们忙着给代表们“充电”,邀请法律专家讲政策、请老代表传经验,让新当选的代表知道“该干啥、咋干好,如何履职、怎样履职”;他们盯着联络站活动实效,避免“开开会、拍拍照”的形式主义,而是推动代表们定期接访、分片走访,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列成清单、盯着解决。

王庄村的镇人大代表纪大均,以前总觉得“人微言轻”,经镇人大干部手把手指导,他带着村民反映的“人畜饮水”问题,在联络站专题会上据理力争,最终推动管网改造修缮工程提等升级。如今,赵湾镇的代表们履职越来越有章法,群众常说:“找代表反映事,靠谱!”

三忙“扎根”:让发展成果暖到“心底”。包联金元村的日子里,镇人大干部的脚步从没有停歇。烤烟田里,他们手把手指导烟农育苗、移栽、防病虫、锄草、揭膜、采收、烘烤和分级等,帮着对接收购相关事宜;粉条厂里,他们盯着卫生标准、帮忙跑销路,让“金元粉条”从村内摆到了市里摊位;光伏板下,他们算着村集体收入账,确保每一分收益都用在“刀刃上”,公示在村“公示栏”上,办群众满意事,让群众知根知底。

村民老严算起自家收入笑得合不拢嘴:“种烤烟能挣十多万,儿子在村合作社务工能赚1万多,这日子多亏了他们跑前跑后。”而更让村民暖心的是,路通了、水净了、灯亮了,曾经的“老大难”问题一个个解决,“幸福指数”就像村合作社的账本一样,数字越变越好看。

赵湾镇人大干部的“三忙”,忙得具体,忙得实在。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践行使命,让人大工作不再是抽象的“制度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改善。在基层治理的广阔天地里,这样的“忙碌”,正是民主法治在乡土中国最鲜活的模样。


作者:刘家群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