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西部农村赡养案件增多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10-29 11:40:49
阅读量: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西部某基层法院受理的农村赡养纠纷案件日趋增多。我国社会结构已逐渐步入老龄化,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庞大,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司法实践,在分析农村赡养案件增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解决农村赡养纠纷提供参考。
一、当前我国农村赡养案件增多的原因
1、家庭经济贫困,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经济状况差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农村赡养纠纷增多的重要因素。农村老年人无生活来源保障,经济上完全依赖于子女,一些家庭因子女教育经费支出或因病致贫,致使无力赡养老人。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均寿命也在增长,在农村父母子女同为老年人的越来越多,由于子女年龄偏大,赡养父母的能力减弱,“老告老”现象比以往明显增多。
2、有的子女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较差。农村中部分赡养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较差,部分子女把老人当作家庭的负担和累赘,不仅不从物质生活和精神方面给予关照,而且还进行虐待,甚至遗弃。在多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间常常以父母有偏心,析产不公或不帮其做家务、带小孩为借口拒绝、推诿自己应尽的赡养义务。
3、农村“空巢”现象日趋增多。当前,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部分青壮年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导致村落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此背景下,子女与老人难以在一起生活,子女也难以在老人身边照顾,进而使得老人得不到好的赡养。
二、解决我国农村赡养案件增多的对策
正如上文所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结合导致农村赡养案件增多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预防和减少此类纠纷的发生。
一、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应大力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进而使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以此可以有效的解决农村“空巢”和贫困现象,并最终使得子女有条件赡养老人。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设立医保和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子女确因经济困难,不能承担赡养义务的,由政府或社会来承担父母的医疗和生活保障。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积极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各种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村公民赡养老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引导农村公民正确处理父子、婆媳关系,让他们知道“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赡养父母不得附加任何条件”等等法律规定,在农村树立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
四、建立健全解决纠纷制度,妥善处理赡养纠纷。充分发挥乡村组织,村委会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提高对赡养纠纷的调和能力。同时,法院在审理老年人赡养案件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对此类案件发生较多的村组到现场就地开庭,以扩大办理赡养案件的社会效果,营造农村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尊老敬老的氛围。
作者简介:张明、白开荣,陕西省城固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