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11 09:48:44 阅读量:
于秦岭北麓大峪口以北,关中四大古镇之一的引镇,连通陕南与关中平原,素有“千年古镇万人集”之美誉。此地不仅是人口汇聚、商贸繁荣的要地,亦是司法服务持续创新发展的前沿区域。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引镇人民法庭,正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牢牢把握科技法庭建设的潮流,谱写着司法为民的全新篇章。
2023年,引镇法庭成功获评陕西省人民法院第三批“示范法庭”称号。如今,时光的接力棒交到了现任庭长王爱茹法官手中,如何带领全庭干警守正创新,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法治,成为引镇法庭全体干警的共同目标。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镇法庭所承办的案件类型渐趋多元,不再仅局限于引镇本地的纠纷,来自区外、市外乃至省外的案件持续增多,涉及公司类、建设工程类的案件亦逐年递增。王爱茹庭长在全庭定期集中研讨会上剖析指出:“近年来,法庭来了不少新干警,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大家的优势,让年轻人用科技为法庭工作插上智慧的翅膀......"
科技赋能司法:“小程序”撬动法庭“大变革”
在引镇法庭的日常运转中,曾有许多令人头疼的难题,而如今,一个被大家交口称赞的“小程序,大妙用”故事正生动上演,展现着科技为司法带来的巨大变革。
“法官,我的案件进展到哪一步了?”
“法官,我的案件快开庭了,我想申请调查令还来得及吗?”
“法官,我在外地上班去不了法庭怎么办?”
……
过去,随着案件数量的与日俱增,法官们常常陷入分身乏术的窘境。他们既要全身心投入开庭审理、精心撰写法律文书,又要抽出大量时间与当事人沟通案情。而传统的电话沟通与线下交流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难以满足当事人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司法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大打折扣。
面对传统模式的不便,引镇法庭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如今,来往法庭的人少了,但“云上的法庭”却热火朝天,转变就在指尖之间。
法庭副庭长刘智中积极指导其团队运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这一平台宛如一座桥梁,让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高效。通过该平台,当事人可以随时查看案件进展,给法官留言,实现了错峰沟通,避免了因时间不匹配而导致的沟通障碍。同时,刘智中法官还耐心指导当事人利用该平台查询法律法规,进行类案检索,让当事人对案件有更清晰的认知和判断。
近期,刘智中法官所审理的一起民间借贷案件,堪称“云上法庭”成效的鲜活范例。
当事人远在美国,考虑到案件标的不大以及时差问题,刘智中法官通过云法庭小程序线上错峰召开庭前会议。在会议中,组织双方交换证据、归纳争议焦点,为后续的线上开庭做好了充分准备。等到正式开庭时,案件的庭审工作迅速得以完结。当事人激动不已,原本还在为回国开庭的巨大交通成本而纠结,如今这一科技手段让他身处异国也能便捷参与诉讼,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司法科技的强大力量。
法庭的杜晓艳法官同样紧跟数字化法院建设的步伐,带领团队充分利用云法庭小程序,为司法服务注入更多科技元素。
对于劳务纠纷,劳动者请假开庭难、双方时间难统一的问题普遍存在。“原本就可能存在拖欠劳务报酬的情形,再让劳动者承担更多的庭审成本,无异于雪上加霜。”杜晓艳法官深知劳动者的不易,通过云法庭的线上庭审功能,让当事人无需到法庭,就能陈述意见、回答询问,达到了“人异地、事同步”的庭审方式。这既维护了司法权威,又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真正用科技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不仅如此,对于一些争议不大的案件,杜晓艳法官还积极利用科技法庭的网上调解功能。当事人只需在对话框中输入意见,就能实现异时异地调解。这种灵活便捷的调解方式,在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让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科技法庭建设提升了审判质效,让法官工作更高效,我也希望借助数字化技术让群众真实感受到便利,不用再为奔波发愁。”杜晓艳法官的话语,道出了科技赋能司法的初心与使命。
以科技赋能司法,让示范法庭焕发新活力。在这座千年古镇上,引镇法庭正以数字化转型为画笔,精心勾勒着司法服务的未来蓝图。从传统的线下模式到如今的线上线下融合,从单一的服务方式到多元化的司法体验,数字审判正逐步从“风景”迈向“全景”。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