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时刻 | 缴“保证金”做任务赚钱?新型“帮信”陷阱需谨慎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11 09:14:22 阅读量:

当低门槛“任务”的伪装遇上高回报的诱惑,一种帮信犯罪的升级版骗局正在悄然蔓延,陷阱当前,你能识破吗?

案情回顾:小A在浏览境外软件时,加入了“上线”组建的“高薪任务群”,声称只要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即可通过做任务获取丰厚回报。小A在明知高薪任务是帮助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取现的情况下抵不住诱惑,通过转账方式向“上线”缴纳了价值人民币27500元的虚拟货币保证金,并于次日按指示前往本市某地收取上游电信诈骗赃款人民币30000元。取现成功后,“上线”立即携保证金失联,群聊也被解散,误以为占了便宜的小A随即将赃款全部挥霍。

被害人报案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通过线索锁定并将小A抓获。尽管小A及家人全额赔偿了被害人的损失,但其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

裁判结果:法院认定,小A明知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仍为其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情节严重,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

本案关键:部分犯罪分子以发布“任务”为诱饵,诱骗他人代劳犯罪行为中风险最高的线下支付环节,以损失了部分利润为代价,让行为人为其“背锅”,最终行为人不仅损失钱财,本人也将构成犯罪。这样的新型犯罪模式值得警惕。

普法小贴士:

1.“任务”即陷阱:凡要求缴纳虚拟货币保证金、提供银行卡、电话卡及线下收款等“网络兼职”“跑分”“跑腿”任务,本质均是诱骗你成为骗子“白手套”的陷阱。

2.认清“帮信”新套路:境外诈骗团伙正通过“发布任务—收取保证金—转移赃款—弃车保帅”的成熟链条,将被抓捕风险转移给“接任务”者,你收的不是“报酬”,是“罪证”。

3.止损要果断:如发现身边亲友不慎卷入类似骗局,应当劝说其立即停止操作、固定证据并报警,隐匿、挥霍赃款难逃法网追究。犯罪行为一经完成,即便事后赔偿,仍需承担刑事责任。


供稿:西安碑林法院

作者:李蒙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栏目协办:法制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