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4-12-11 08:52:16 阅读量:
2014年11月30日,应黑陶艺术研究所刘纪荣先生邀请,我们与凤凰陕西文化探索之旅的朋友一起前往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进行了采访,参观了黑陶制作工艺,不得不为刘纪荣先生的开拓精神所震撼。
刘纪荣在展厅介绍情况
展厅教室紧相连
上午11时,在刘继荣次子刘建利带领下,我们来到学院。个头不高、精明干练的刘纪荣早已经在车间兼教室等候着。教室宽敞明亮,一件件未完成的作品整整齐齐摆放在架子上,有的还未进行烧制,但是已上一层釉,琳琅满目。
随后,我们参观产品展览室。首先眏入眼帘的是各种报刊杂志对刘继荣作品的评价,有《西安晚报》、《咸阳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金点子生意》杂志等等。还有表皮已经破损但仍能看清颜色的聘书证书,其中有西安群众艺术馆颁发的民间艺术家证书、中华鲁艺书画研究院聘为工艺美术师证书等等,展室墙上“黑陶名家 一代宗师”的牌匾更为醒目。
再看展台上的作品,一件件活灵活现,有鸡冠兽、有缩小六十倍的武则天陵前的石狮子。还有宝鼎、龙柸、牛鼎、六耳樽等。有件蛋壳陶,其上面雕刻有2000多个小孔,这件器物重不足一斤,厚度仅有3-4毫米。可见制作难度之大,稍不留意就功之一溃,很容易破碎。
冲洗、沉淀车间
历史悠久工序繁
谈起黑陶历史,刘纪荣娓娓道来:“黑陶”是在约一万年以前,原始人在大雨中行走,脚踩后带出的硬泥,再经过若干年,森林火山爆发后烧制留下的硬质物件,可以盛水和盛东西。后来人们就试着用枝条编个形状,外围用泥糊,经火烤后用来盛水装东西,这就是泥陶。人们就是不断生产和利用这些初型,直到七千年前,逐渐形成了黑陶器皿。使用过程中,因为人们不小心将手划破,血留在物件上经烧制后不掉色,这样就有了彩陶。
据悉,刘纪荣出生在五陵原脚下的咸阳市渭城区正阳街办许赵村,这里曾经是古大秦帝国的都城所在地,又是大汉王朝的始祖皇帝刘邦的陵墓所在地。他说据考证,这里黄土层深厚,绵延数百里象卧龙一样,所以叫龙山,后又叫白鹿原、毕应原,汉朝改名为五陵原,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他从小耳闻目睹,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开始喜爱黑陶制作,并为此不懈追求与探索,学会并制作了各式宫廷器皿如龙柸、鸡冠兽、石狮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