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职能铸和谐 执法为民献真情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2-11-14 22:02:22 阅读量:

【渭南日报】履行职能和谐 执法为民献真情

作者:记者 刘超峰 通讯员 路世荣  发布时间:2012-11-05 14:57:32


    近年来,华县人民法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精于审判,使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社会环境也呈现出一派平安和谐景象,这其中蕴含了许多法官、干警付出的真情和艰辛。少华山下的一草一木、渭水河畔的阡陌村落,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人民法官司法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动人故事。 

  群雁高飞头雁带

  华县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在党组书记、院长贾守仁的带领下,以建设“政治坚定、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廉洁公正”的领导班子为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深入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各项工作硕果累累。案件审判、法制宣传、信息调研、人民陪审、档案管理等项工作,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5个部门荣立二、三等功,8名干警受到省市表彰。 

  一是创新思路求突破,自加压力谋发展。新班子一组建就响亮提出“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改进、树立三个意识、倡导四种精神、突出五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即按照“更高标准、更严管理、更具公信力”的要求,积极争创全国“优秀法院”。坚持“两个改进”,即改进管理方式,朝着“更加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努力;改进审判作风,杜绝信访案件发生。树立“三种意识”,即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作意识。倡导“四种精神”,即号召法官干警倡导公平正义、改革创新、司法为民、团结进取四种精神。突出“五个重点”,即刑事审判坚持宽严相济政策;民事审判推行诉调对接机制;行政审判实现良性互动效果;执行工作巩固多年“清积”成果;队伍建设凸显公正廉洁为民。这些着眼能力提升、队伍建设、能动司法的工作思路,为更好的加强全面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南。二是模范带头做表率,转变作风树形象。在实际工作中,要求班子成员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切实增强当好公仆的责任感。班子成员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干警,做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领跑者,领好头、带好队,努力在全院形成脚踏实地、雷厉风行、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三是顾全大局讲团结,集中精力干事业。党组一贯坚持“多调研、少开会、多办案、少应酬、多实干、少空谈”的务实作风,坚决做到“吃请不到、说情不听、送礼不收、后门不开”。四是以“庭审和法律文书评查”、“清理涉诉信访积案”、“审判五进”、“一村一警”等活动为载体,激励法官干警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擦亮“窗口”迎群众

  “立案信访窗口”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参与诉讼、寻求公正、解决纠纷的重要场所。华县人民法院从关注民生、服务群众角度出发,用“快、调、优、准、实”五字工作方法,着力打造文明之窗、为民之窗、公信之窗、形象之窗,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是提高效率,做到一个“快”字。该院受理案件实行柜台式“一条龙”服务。当事人到法院起诉的,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条件,都能在当日办结立案手续。有效节省了诉讼时间,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二是关口前移,注重一个“调”字。专门设立了诉前调解工作室,抽调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从事诉前调解工作,对于案情相对简单、诉讼标的较小的民商事案件,本着合法自愿的原则,直接通过诉前调解解决纠纷。三是高效服务,突显一个“优”字。当事人在办理立案手续时,一纸诉状、一张身份证,即可轻松立案,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按规定减、缓、免交诉讼费用。四是司法统计,力求一个“准”字。立案庭对各部门、各审判员的审判业绩进行全面、科学分析,并以《审判动态》的形式刊发,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五是息诉罢访,突出一个“实”字。始终按照“有访必接、有信必复、有问必答、有难必帮”的原则开展信访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释法说理、教育疏导、情绪安抚工作,确保信访出现一起,化解一起,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

  在华县法院的上上下下,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针对民商案件主体多元、内容复杂、群体性纠纷增多的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宽诉讼渠道,以农民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法妥善处理,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形成了“一听二查三看四心五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一听倾诉法”:接待法官在耐心倾听中送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茶,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二查把关法”:一是审查把关当事人诉状材料是否规范,二是审查征询当事人的调解意愿。“三看引导法”:引导当事人一看法律预期、二看前车之鉴、三看社会效果,让当事人走出诉讼误区。“四心感动法”:用热心、细心、耐心、公心来调处纠纷,让当事人少等一分钟,少跑一趟路,减轻当事人讼累。“五会工作法”:法官会熟练运用情感诱导、亲情感化、批评教育、巧借外力、案例警示等工作方法,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尤其是调解案件做到即时清结,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62岁的王某丧偶后再婚,遭其儿子王平干预,父子发生激烈冲突,今年5月,被迫搬出家门的王某将儿子告上法院,要求分割家庭共同财产。法院受理后,法官分别对父子俩做了大量劝解工作,特别是对被告进行了耐心细致的释法明理教育,使其终于明白婚姻自由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权利,老年人婚姻受法律保护的道理。最终,通过法官干警的不懈努力,儿子王平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子俩冰释前嫌。

  严惩犯罪促和谐

  华县法院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刑事审判的首要任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重点打击危害公共安全、寻衅滋事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在审理一些民愤大、危害大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时,采取到案发地公开审理的方式,组织广大群众旁听,扩大刑事审判影响力,收到了打击一个、震慑一批的良好效果,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是注重程序公正,提高审判效率。通过规范刑事案件审判程序、建立开庭前证据展示等制度,对被告人承认起诉书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实或主要犯罪事实、认罪或基本认罪的刑事案件实行普通程序简化审理,审判效率明显提高。二是坚持量刑规范,构筑“铁案”工程。充分发挥合议庭和审委会的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刑事案件的量刑审理纳入到法庭质证和辩论阶段,使量刑更加公开透明、公正规范。凡重大、疑难、有社会影响的案件和量刑为缓刑、单处罚金、免予刑事处罚、有期徒刑5年以上的案件全部提交审委会研究评议,努力将每一件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推敲、经得起社会评价、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三是积极探索青少年犯罪案件审判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针对未成年人思想尚未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摸索出了“以开庭审理为重点,向前向后两个延伸和庭前、庭中、庭后三个教育”的少年刑事审判新路子,精心审理了一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审判工作“进校园”是该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案说法的有效尝试。今年以来,刑事审判庭分别在华县少华中学、华州中学、城关中学等公开审理了一批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受教育师生达到5000余人。四是注重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和解工作。在审理因邻里纠纷、交通肇事、其他过失犯罪案件中,为了使受害人的物质损失实现最大化的保护,刑事法官俯下身子、拿出耐心做双方民事赔偿部分的调解或促其和解工作。仅上半年调解、和解各类案件21件,既促使双方化解平息了矛盾,又促进了社会和谐,并为刑事量刑奠定了基础。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