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11 21:42:00 阅读量:
人大代表是基层民主的“神经末梢”,是连接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近年来,旬阳市白柳镇人大代表始终坚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以“脚沾泥土、心贴群众”的调研作风,将田间地头的“民声”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良策”,在教育、生态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人大智慧”与“代表力量”。
从“课堂空白”到“实践育人”:让劳动教育扎根乡土
“现在的孩子五谷不分,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白柳镇市人大代表何升斌去年在调研期间发现白柳镇老龙沟村位于县城以北三公里处,区域优势明显,辖区内国家丙级民宿王家大院正在建设研学基地,加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基地设施薄弱”问题的担忧,最终形成《关于建设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议》。建议推动白柳镇整合闲置土地与农耕资源,投入50万元建成“农耕文化”实践基地,开发一系列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截至目前,基地先后接待各校中小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共800余人次。学生们在田间劳作中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参观体验农耕工具中感受农耕文化,培养劳动意识与感恩精神,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不仅动手能力强了,更懂得了感恩与责任。”
从“生态隐患”到“碧水清波”:守护冷水河源头活水
冷水河作为旬阳县城及周边集镇唯一的饮用水源地,覆盖白柳镇峰溪、子房、佛洞、松垭等4个村(社区)。但长期以来,沿岸生活污水直排、农药化肥滥用等问题导致水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成为群众信访“高频词”。白柳镇市、镇人大代表罗云升通过沿河道徒步巡查,拍摄问题照片50余张,最终形成《关于冷水河水源涵养地保护的建议》。该建议推动多项硬核措施落地生效:市林业局将冷水河流域林地纳入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每年兑现林农补助资金16元/亩,通过签订管护契约,明确“谁受益、谁管护”责任;争取中省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冷水河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实施人工造林1500亩,封山育林1万亩,清理销毁枯死松树4500株,提升森林覆盖率,形成“水清岸绿”的生态屏障;整合涉林资金项目15万元扶持4个村发放有机肥60吨,引导农户逐步转变施肥用药习惯,从源头减少面源污染。市住建局也正在积极对接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购置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专款用于为各镇配置垃圾处理设备。
代表建议的落地生根,正让白柳镇发生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镇人大主席宋猛在人大工作会议上感慨:“代表们的建议就像‘金钥匙’,打开了发展中的一个个‘锁难题’,更凝聚了干群同心的‘向心力’。”下一步,白柳镇人大代表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更精准的建言、更务实的监督,为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通讯员:胡亚南)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