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筒车湾镇人大代表易琼红:扎根沃土谋发展,履职尽责兴产业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11 09:32:43 阅读量:

在宁陕县筒车湾镇七里村,有一位小有名气的“网红”易琼红,他既是七里村头台组的小组长,也是筒车湾镇人大代表,更是活跃在微信朋友圈的“好蜜人”。他用将近十年的脚步走出了一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崭新“振兴路”,用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生动诠释了作为人大代表的初心与使命,用团结奋进彰显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2012年10月,结束了在东莞市皋埠芦村建宏眼镜厂的务工工作,易琼红便踏上了返乡之路。初回家乡,等待着他的是村里产业基础不强,群众收入不多的掣肘难题。为此,经过村委会充分研判,广泛征求意见,一致决定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袋料食用菌产业。号召一经发出,易琼红便积极响应,迅速投身到袋料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经过三年的磨砺和锻炼,褪去了青涩,换上了质朴和成熟,他顺利从一个在外务工的“漂泊游子”蜕变成了头脑灵光,思想活络的“村里人”。随之而来的是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夸奖,也正是由于群众基础好口碑佳,2021年10月,他被群众推选成为筒车湾镇第二十届人大代表,肩负起了带动群众一同增收致富、团结拼搏的重任。彼时他所在的头台组,共有50户170人,位置在全村看较为偏远,且住户分散,组内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不强,信心不足,对于发展产业始终没有凝聚起共识。

同时,最大的难题和阻力摆在面前,群众精心养蜂喂养出的蜂蜜找不到销路,本地品质不错的木耳和香菇走不出“大山”,不少群众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作为组长、人大代表,易琼红大胆尝试探索,一家家走、一户户看,不停拍照记录,回家用软件P图写文案,利用微信朋友圈将村里的农副产品搬上了“网络超市”,拍好图、定好价、做文案一系列下来,群众农副产品“卖不出、没销路”的难题得到彻底解决,七里村的山珍特产也在网络的海洋里闯出了名堂,群众亲切地说“没有小易,那我们的山货还真是卖不出去,都要烂在家里,他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这个组长真没选错”。对此,群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洋溢起幸福的笑脸。

让新兴产业“小树育成林”。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走进易琼红的兰花园里,一排排花架远近错落有致,抬眼看去,一盆盆枝叶茁壮的兰花长势喜人,品质良好,每一株都肆意自由地生长着。说起为何养兰花,他说:“兰花高洁典雅,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也代表着儒雅谦逊和柔中带刚,看着它们,就像在激励自己,要抬头看天,低头做事,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浪费一点时间和精力。养花一直是我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我想另外发展的一个特色产业。

如今,种香菇、种玉米、种药材的村民越来越多,发展产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我必须要再重新蹚出一条路来,才能让我们村走出新路,干出一番新成绩,以我个人的微薄力量带动更多人关注我们的特色产业,为我们赢得更多支持和助力,也让身边的群众看到增收致富的新希望。现在,我的朋友圈一边在为村民帮卖山珍特产,一边在展示售卖兰花,五湖四海的网友通过这种“点单”模式,对我们村的农副产品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少朋友都说冲着这美食和美景,必须要来走走看看,交交朋友,观光旅游,你说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花会友嘛!”“你看,这一盆水晶紫黑边,是我种出来最好的一株,已经被山东的朋友买下了,我自己都没有留种苗,有人喜欢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的努力才更有意义。前几天,我去县城参加了秦岭兰博园的兰花交流交易会又认识了不少朋友,丰富了更多知识,也让我更加坚定发展兰花种养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日子有兰才温柔,生活有花才快乐,我坚信只要时刻保持冲劲和干劲,生活必定会给我一个正面积极的反馈,我的人生必将更有意义。易琼红兴致勃勃地介绍道。

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培育兰花的路是艰辛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在面对难题阻碍,他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用实际行动让发展的“根”在这里扎得更深,让发展的“果”在这里结得更多,有力破解了发展产业单一、同质化的短板难题,拿出了一系列有实效、管长远的创新举措,七里村的发展氛围愈发浓厚,发展动力也更加强劲。易琼红用来时路筑起了群众的信任路,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他用一个个发展故事织就了属于自己的履职答卷,用奋进的脚步丈量出了属于自己的使命担当。(通讯员:黄倩 李娅清)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