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神河镇:一线穿针引线 织密基层善治“三张网”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28 09:48:54 阅读量:

如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吸附在基层?旬阳市神河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植根群众、熟悉乡情的天然优势,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核心枢纽,创新推行“代表沉网格、民意汇站点、矛盾解前端”工作法,让代表化身“穿针引线人”,精心编织感知、调解、预防“三张网”,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为神河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和谐稳定的根基。

织密“感知网”:代表沉入网格,民情尽在掌握。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寻访”,神河镇人大推动代表力量深度下沉,结合分片联系选民和“321”基层治理模式,将全镇30余名人大代表悉数编入村组治理网格,担任“民情前哨”。各联络站(活动室)构建“定点接访+流动走访”双轨并行机制,打通民意收集“毛细血管”。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说一家话”,敏锐捕捉邻里摩擦、家庭琐事、发展诉求等“弱信号”,根据问题分类施策,邻里摩擦现场调解、家庭琐事口头劝解、发展诉求及时反馈……力求“隐患早发现、小事不出格、大事早干预”,将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底端。

联通“调解网”:闭环联动纾困,纠纷高效化解。神河镇人大着力打通民意办理“任督二脉”,打造“收集—研判—交办—督办—反馈”全链条闭环。依托“群众院落会”“代表议事会”等平台,广泛汇聚选民“急难愁盼”。对属于镇域职责的,形成代表建议清单,规范转交政府职能部门办理,并建立“代表问效”跟踪机制,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镇域无法办理的,代表使用旬阳人大“代表随手拍”小程序将群众期盼进行上传,由上级部门推动解决。针对群众间具体纠纷,代表们凭借“地熟、人熟、事熟”优势,化身“和事佬”与“普法员”,融情于理、释法明义,引导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互谅互让、定纷止争。今年以来,代表们已成功调处各类纠纷20余件,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成为基层和谐稳定的“压舱石”。

筑牢“预防网”:法润乡土心田,源头消弭风险。神河镇人大深谙“防重于调”之理,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源头治理的关键一环。结合“八五”普法和乡村法治需求,人大代表变身“法治轻骑兵”,利用农闲、集市、红白事等契机,开展“板凳课堂”“田间说法”“以案释法”等灵活多样的普法活动。聚焦土地权益、家事纠纷、电信诈骗等高发领域,实施“滴灌式”精准普法,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同时,推动“代表调解”深度融入“三力联调”体系,在联络站内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通过组织代表、当事人及相关方进站协商,既高效化解个案,更注重“调处一件、教育一片”,使联络站成为法治宣传的“广播站”、社情民意的“气象站”、矛盾化解的“终点站”。

基层治理贵在抓早抓小、源头预防。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在织密善治网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下一步,神河镇人大将持续深化“一线穿针引线”工作法,不断丰富“三张网”内涵,将实践中的好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推动代表履职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让这条由代表精心编织的基层善治网络更加坚韧牢固,持续守护神河大地的安宁祥和。


作者:刘伟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