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时间:2017-01-23 14:02:29 阅读量:
胡建淼
一位在基层政府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男士至今还是个小科长。可他的同学、同事、朋友不是处长,就是局长。所以他被封了个“资深小科长”的美名。他不仅在单位抬不起头来,而且更严重的是,在家里抬不起头来。他老婆常常抱怨说:你真窝囊,我嫁给你算是我八辈子倒的霉……”这位“资深科长”在巨大的压力下一直在悄悄地等待机会。
一天机会来了,单位有一个处级岗位可以“双推双考”。他马上报名,积极准备,笔试考了第一名。他以为这回非他莫属了。结果被录用的不是他。他找领导讨个说法。领导解释说:“你没有地方工作的经历,所以这次不能提拔……”
第二年他向领导申请到地方去挂职,以补短板,担任了一个镇政府的副镇长。一年后回来了。第二次机会如期到来,又有一个处级岗位可以考试竞争。他又去报名,考试成绩又获第一。他以为这次准是他了,因为他已有了地方工作的经历。结果再次不是他。他又找领导讨个说法。领导回答说:“这次竞岗强调国际化,你连英语也不懂……”
第三年他向领导申请自费出国,恶补外语。回国后又等待机会。第三次机会来了,又有一个处级岗位可以考试竞争。他照样报名、照样考试,考试成绩又第一。他以为这次真的非他莫属了,因为地方工作经历和国际化全具备了。结果再一次出乎他意料,他非常愤怒地找领导讨个说法。领导回答说:“这次提升除了原有条件,特别注重群众基础。群众的推荐票数非常重要。但在这次全单位的群众推荐投票中,你的得票率不到15%……”
第四年,“资深科长”哪儿也不去了,静静地呆在单位实实在在地干活。总算等来了第四次机会,竟然还会有一个处级岗位可以考试竞争,似乎这个机会就是为他留的。这次他不仅考第一,而且最关键的是群众的推荐得票获70%,居全单位之首。这还用说什么呢?结果出来以后,这次可真让他崩溃了,机会给了一个票数比他少得多的人。他暴跳式地冲进领导办公室,大声质问道:“去年说我票数不够,这次推荐票我最高,为何又不算数了?”领导说:“我们强调票数但不是唯票数论呢!”此外,领导又给他解释了一个原因,“这次与你竞争的是一位57岁的同志,“七上八下”,他这次不上就这辈子没机会了,你只有50岁,比他年轻,机会多着呢,下次说什么也是你的了……”
他听领导这样说,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再等吧……第五年,真的又来了一次机会,同样是处级岗位。结果他一看《竞岗通知》就傻眼了。通知说,为了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这次竞岗年龄控制在45岁以下……
这一故事肯定是推演的,但类似的现象不是没有。法治是规则之治。规则第一必须公正,第二必须稳定。没有规则公正就不会有社会公正;没有规则稳定就不会有社会的可预期性,从而导致社会秩序的不稳定性。让人们在一种规则中生活并可预期行为结果,乃是法治的特征之一。法治并不是禁止修改规则,但它禁止随意修改规则。法的安定性、信赖利益保护、法不溯及既往等原则,恰恰是要求规则不能朝令夕改。人们在一个国度内生活,对自己行为结果的预期性越强,表明其法治程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