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时间:2013-08-12 09:19:48 阅读量:
□提升新媒体时代政法宣传能力·思考
开栏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7月26日在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宣传工作暨长安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政法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法机关加强执法司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名称职的政法领导干部,必然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宣传工作。他强调,要遵循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政法工作规律,切实加强社会沟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政法宣传工作传播力、影响力,努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切实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结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报推出“提升新媒体时代政法宣传能力”集中报道活动,今天起,本报推出“提升新媒体时代政法宣传能力·思考”专栏,邀请中央及各省(区、市)政法领导干部撰写心得体会和思考文章,敬请关注。
郑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7月26日在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宣传工作暨长安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各级政法机关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政法宣传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政法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加积极主动地顺应民意、回应关切、改进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孟建柱同志的讲话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深刻指出了全面加强政法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宣传工作的目标。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政法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需要我们切实转变宣传理念,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不断增强政法宣传的沟通力、传播力、影响力。
一要实现从“自己说话”到“群众说话”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沟通力。关键要实现宣传对象主体的转换,从“以工作为本”转换为“以群众为本”,切实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也是政法宣传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悉心体察群众所思所盼,关心着群众的关心、爱着群众的爱、恨着群众的恨,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取舍传播内容。要放低宣传姿态,与群众平等进行交流,在坦诚沟通中传递“正能量”。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政法工作与群众工作的结合点,多反映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多报道政法机关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中作出的贡献,多宣传人民群众支持参与政法工作的先进事迹。要善于用群众的语言传播政法新闻,少用群众看不懂的“法言法语”,多用通俗易懂的“群言群语”,坚决杜绝居高临下的“雷人雷语”,让政法新闻变得更加和蔼可亲,让群众看得懂、喜欢看,以亲和力赢得吸引力、沟通力和感染力。要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多讲鲜活的新闻故事,少说硬邦邦的政策法理,寓政策法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春风化雨的效果,竭力打破近年来政法宣传中普遍存在的“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怪圈,实现有效传播,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二要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兵团作战”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传播力。实践证明,单打独斗,只能赢得小胜;兵团作战,方能赢得大胜。当前,政法宣传工作也面临着“握指成拳、积土成山”的问题,必须切实改变政法部门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各自为战、零打碎敲的状况。要树立政法宣传“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政法中心工作、执法专项行动、社会关注问题等重点,加强整体策划,实施专题攻坚,集体发声,才能扩大宣传影响,取得宣传实效。要推进政法宣传工作全媒化,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全面拓展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导向正确、便捷高效的政法宣传平台,努力提高政法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传播力。要整合政法宣传资源,打好整体战,不仅要加强上下级政法机关之间的沟通,而且要加强政法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断增强工作的协调性和协同性,真正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坚决杜绝“各打各的锣、各敲各的鼓、各唱各的调”的问题。
三要实现从“宣传跟上”到“宣传先上”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转变宣传从属于工作的观念,把宣传从“跟班”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恢复其应有的主体地位,是提升政法宣传工作水平题中应有之意。要切实改变过去“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状况,不仅要做而且要说,边做边说、多做多说。要把政法宣传工作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着力扭转政法宣传被动的局面。要坚决杜绝执法司法工作与政法宣传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推进执法司法工作与政法宣传工作统筹协调,努力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要把好宣传“第一关”,在制定重大政策、开展重要执法司法活动前都要请宣传机构进行“把脉”,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舆论风险隐患,避免不必要的炒作。要坚持第一时间发声,争取先声夺人,表达政法机关的鲜明态度,抢占舆论制高点,及时有效地引导舆论,避免和减少猜测性和歪曲性报道,赢得媒体话语权,掌握舆论主动权,切实维护政法机关的良好形象。 (作者为安徽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