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应提升国防教育理念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时间:2013-01-17 12:38:48 阅读量:

  一日,与一许久未见的好友相遇,谈其爱女刚刚进入高校便投入军训,一副心疼的模样:“听孩子说经常是半夜拉起来紧急集合,烈日下走正步、急行军,还要练射击……”

  这次闲谈,引发了我对大学国防教育问题的关注。据知,我国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始于1985年,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这二十余年里,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已取得明显成就,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校基本设立了军事理论课程,并有组织地开展了包括大学生军训在内的国防教育工作,使得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有了一定提高。然而,就目前来看,各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基本只是处于“军训”水平,诸如队列练习、紧急集合、长途行军和射击训练等。这些做法主要是从大学生管理角度,将国防教育主要内容集中在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吃苦耐劳锻炼,培养军容军姿等方面。

  我国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都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也规定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国家培养国防后备人才。当然,一些传统的军事训练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城市中的“90后”而言,对于那些在超级蜜罐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们来说,让他们经受严格的纪律作风和艰苦意志的磨炼,是十分必要和非常有益的。

  但是,国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国防教育意欲培养出来的对象又是什么?按照相关规定,国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应该说,目前相当一些民众的国防观念相当淡薄,多年来的和平环境,使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和平时期地久天长,战争只会发生在远离国土的地方。其实,这些认识是极为幼稚的。尽管我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全力发展国家经济,但是,国际环境能否长期保持在和平的状态,取决于多种国际因素,并不完全由我们的主观意愿所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正确地认识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正确地认识和平与战争的关系,正确地认识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正是国防教育题中应有之意。

  国防教育的目的之二是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目前大学国防教育的现实状况与这一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未来国防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后备人才,这类后备人才需要具备什么素质?这与未来战争的形态,与我国对未来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和战略设计息息相关。据了解,未来战争形态是以信息化战争为代表的基本战争形态,其特征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新型战争。信息化水平正在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因此,这就要求我国未来的国防后备军应当是具有掌握大量高科技、信息化知识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此,目前大学生国防教育迫切需要在国防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和提升,在课程设制上需要进行重构,在师资力量和管理体制上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充实和调整。

  未来十年,是中国迈向世界强国之路的关键十年,是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强大的中国必须由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以强大的军事国防实力作为保障。为此,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加强,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的现实需要。

  韩燕荣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