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追问谁给打工仔缴了医药费

来源:齐鲁网 时间:2012-09-25 21:59:05 阅读量:

  梁江涛

  6月5日,打工仔贺小平突发急性阑尾炎,却因无钱医治倒卧广州街头,警察、医生均无能为力之时,一名好心路人将他送往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他缴纳8000元医药费,却未留下联系方式。贺小平表示,他最大愿望就是找到恩人,“当面感谢他”。(6月9日京华时报)

  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能慷慨解囊相救患急病的打工仔,这一幕令人动容。世间还是有好人,好人出手不简单!更为传奇的是,医院担架员知道见义勇为者的手机号码,但对方让他保密,他必须遵守这个承诺。打工仔想找好心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了解到对方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就应该尊重他的意愿。为见义勇为者保密,就是最好的感恩。

  鲁迅先生曾说:“帮自己的忙,帮到后来,只忙了自己,这是常常要遇到的。”曾几何时,见义勇为者做了好事,却惹了一身的麻烦,甚至要与被帮到的人对簿公堂。而有的人献了爱心却受到质疑,成为强捐与道德绑架的对象,甚至做了被仇富的冤大头,搞得好人实在做不起,要做就得偷偷摸摸地做,悄悄地消失。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不少神秘好心人远去的身影,他们留下了谜团,也折射出制度环境与现实背景的尴尬。这其中有麻木不仁的病态围观心态在作祟,而慈善环境不规范、不透明,管理乱象,是让善良者不得不选择以自我的、秘密的方式见义勇为的主要动因。

  “人在做,天在看。”世上没有真假慈善之分,只有付出多少和如何付出之别。 见义勇为与做慈善,更多的基于个人道德完善、公民责任体现以及个人表达自身价值自由的选择。因此,低调做慈善,快乐做慈善,持久做慈善,不失为平民慈善的一种生态。说到慈善者的付出,不管他捐出了多少;选择什么样的捐款方式;带着什么目的捐款;捐给了什么人;是否直接或间接从捐款中受益,都不是慈善的原旨。社会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见义勇为者的行列中来,加入到慈善者的队伍中来,拿出实际行动和真金白银,哪怕只是点滴的奉献,也是社会向善的宝贵力量。

  见义勇为需要每个人的悉心呵护,而不是动辄质疑慈善者的目的和动机,追问善款的来源是否完全正当。固然,别让见义勇为者付出再流泪,需要制度的保护,但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尊重与宽容每一个做好事的人,而不动辄吹毛求疵,苛求行善者的非常完美。更多的审视自我,追赶标杆,从善如流,而不是夸夸其谈,品头论足,在无我的状态下挥手挥舞道德大棒,为了满足窥私欲人肉搜索。对见义勇为者需要知恩图报,但最好的回报就是尊重行善者的意愿,千万别让见义勇为的人失望。

来源: 齐鲁网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