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群众需求搭建工作平台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时间:2012-09-25 21:54:08 阅读量:

  我市各级普法组织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充分发挥参谋指挥作用,搭建平台畅渠道,整合资源提动力,解决问题强效果,使广大社区群众及时更好地享受法治阳光。

  首先,积极搭建工作平台,更多、更好地畅通普法渠道。

  适应社区群众普法需求,搭建好工作平台,更多、更好地畅通普法渠道对于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努力,我们搭建了多个“法律进社区”工作平台:在社区成立“居民法制学校”、“流动人口法制学校”;在社区设置法制宣传橱窗。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及时宣传法律知识;在社区依托“司法行政进社区”工程开设普法工作站,定期举办普法讲座,配备“社区律师”,方便社区群众学法问法;提升“12348”电话服务功能;开通法律服务QQ、微博,及时通过网络开展普法教育;组织部系统的党员远程教育课程中开设普法内容,促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在市电视台开辟“调和”栏目,每晚黄金时间利用半个小时就调解民间纠纷进行法律点评,普及法律知识;推动法制公园建设;大力开办普法公益广告,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开设了以“学生家长”、“机关干部”、“节点日”社会群众为对象的普法宣传。

  其次,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六个结合,强化“法律进社区”工作力度。普法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普法工作注重发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指导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普法的组织协调作用,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多方结合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

  第三,注重在解决法律问题中普法,强化社区普法效果。通过“司法行政进社区”、建立“法律服务超市”开展综合法律服务,在法律服务中普法。在市信访局、市涉法涉诉中心设立律师接待室,在解决信访案件中普法。主动介入社区环保、拆迁、文明创建、法治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普法。组织动员其他执法单位在办案中普法。法制网记者 于呐洋整理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