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保障民生建设法治社区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时间:2012-09-25 21:54:02 阅读量:

  “六五”普法以来,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法律六进”的决策部署,按照“服务保障民生为先、创新社会管理为本、建设法治文化为魂”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新路子,努力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建设,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首先,以服务保障民生为先,打造安居乐业社区。我们坚持将“法律进社区”活动与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有机结合起来,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困难与问题中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区群众安居乐业。

  其次,以创新社会管理为本,打造民主法治社区。围绕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升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厦门市大力推进直选试点和“议行分设”工作,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领导下由专职社区工作者组成的“社区事务工作站”,还原了社区居委会的性质和地位,享誉全国的面向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的“爱心超市”就是社区居民集体民主决策的成功典范。各地还普遍在社区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从帮助外来人口生活就业等实际困难出发,引导他们遵纪守法,有序融入城市生活。

  第三,以建设法治文化为魂,打造文明和谐社区。顺应社区居民的法治文化需求,积极培育社区法治文化。在全省社区中试点推广了法制文化长廊、凉亭互动、法治漫画墙、法治文艺舞台、社区法治化管理等多种动静结合的社区法治文化建设模式。龙岩市按照“十有四统一”标准,大力推进社区法律书屋的建设,使法律书屋成为社区基层法制宣传的桥头堡。各地还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的法制文艺队伍,创作编排法制文艺短剧小品,让人们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厦门市湖里区将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实际案例改编成法制故事,用说书的形式对居民宣讲,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法治氛围。法制网记者 于呐洋整理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