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时间:2012-09-25 21:54:01 阅读量:
“六五”普法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和社区建设实际,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为依托,以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为目标,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增强社区的民主自治和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在完善运转机制、整合力量参与以及推进社区自治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
首先,利用信息手段,完善运转机制。北京市东城区是中央政法委确定的35个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区县之一。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是东城区在综合考虑“人、地、物、事、组织”的基础上,将全区205个社区划分为589个社会管理网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落实责任为核心,进行精细化服务的一种方式,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律进社区”工作,将这项工作紧紧融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大格局,每年专项投入10万元经费给予保障,并借助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区级综合指挥中心、街道指挥分中心、社区工作站“三级平台”和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组织体系,在每个网格建立了“法律服务岗”,构建了街道有法律服务所、社区有法律服务室、网格有法律服务岗的面向社区群众的三级法律服务体系,把法制宣传延伸到了网格。借助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我们开发了包括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矫正帮教在内的社区法律服务2.4版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并于去年上半年实现了上线运行,建立了及时了解、掌握、满足社区居民法律需求的新的途径和方式。
其次,整合多种力量,提高服务效能。按照“一格一律师”的要求,筛选589名优秀律师组成了“法律服务社区网格服务团”,并建立了公证处网格服务联系点。将全区近4000名人民调解员和信息员、104名法制宣传志愿者分配到社区网格,负责日常法律需求的收集和初步解答工作。
第三,坚持普治并举,推进社区自治。创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大力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大力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自治制度提供法律服务。为此,“六五”普法以来,我们结合东城区开展的社区网格规范化建设,着力在提高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上开展了一些工作。法制网记者 于呐洋整理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