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法院 | 执行组合拳:审执联动+绿色通道+执前督促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4-29 10:45:39 阅读量:

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执行难题,西咸新区法院打出创新机制"组合拳",以审执联动机制为轴心,开辟"涉民生、涉劳动报酬、涉小标的"案件绿色通道,创新构建"执前督促+和解履行"双轨机制,让司法速度与温度同频共振。通过前端精准识别、中端柔性疏导、末端高效执行的闭环体系,以机制创新之钥开启权益兑现的"加速键",在兑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跑出司法为民西咸速度。

审执联动

二十载土地纠纷一朝解

“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

 

村民老张(化名)20多年前从其村委会处承包涉案土地用于发展种植业,后双方因土地流转事宜产生争议,且矛盾逐渐激化。年初,老张一纸诉状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村委会返还承包费、投资成本及流转价款等。

案件审理中,承办法官惠文娟敏锐意识到,此案标的额虽小,但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繁杂的审判、执行程序将使这位耄耋老人徒增诉讼成本,难以实现其诉讼目的。基于此,法庭当庭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因分歧较大而未获成功。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进一步征询双方意愿,随即带领团队深入村委会调解室,与村干部、老张及其代理人、近亲属等围坐恳谈,围绕案件事实、法律法规、乡情民约进行条分缕析的释法说理,经过两个小时“背对背”调解与“面对面”协商,双方逐渐打消疑虑,这场横跨二十年的纠纷最终以调解方式解决。

调解成功只是第一步,能够百分百执行到位才是关键。为杜绝“调而不执”风险,法官在协议达成当日即启动审执联动机制,督促被告明确协议履行方案,联系执行局张海朝法官团队提前介入,针对调解协议制定执行预案,确保协议条款落地不打折。一周后,根据被告主动提供的财产线索,执行局从案外人处将案款全部执行到位。

 

绿色通道

速查速结护“薪”安

“为百姓排忧解难,做人民满意公仆”。

 

西咸新区法院执行局张海朝法官收到了群众杨某送来的锦旗。这面锦旗背后,是一起申请执行人杨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

西咸新区劳动仲裁委2024年5月作出的劳动仲裁调解书生效后,该公司逾期未履行调解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杨某于2025年2月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受理后,执行法官张海朝及团队人员第一时间开辟“涉民生、涉劳动报酬、涉小标的”案件的绿色通道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并启动财产查控程序,同时多次与被执行人进行沟通,释法明理,明确告知其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后果,经过法官多次沟通,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案结事了。

执前督促

吹响“执前哨” 迎来“群众赞”

一起涉及劳动纠纷执行案件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西咸新区法院握手言和。

西咸新区法院以“四个最”小切口创新司法理念为引领,吹响“执前哨”,将“最后一劝”延伸至执行立案环节,积极探索“执前督促+和解履行”执行工作新路径。

 

这起案件源于申请执行人小陈与被申请人某用人企业之间的劳动纠纷。小陈依据劳动仲裁书向西咸新区法院申请执行,要求企业支付劳动报酬8000余元。面对这一案件,西咸新区法院执行局并未采取传统的强制执行手段,而是将执行工作前移至立案环节。执行法官宗鹏程与执行督促团队迅速行动,主动联系被申请人公司负责人,耐心细致地做其思想工作,同时明确告知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风险后果。双方最终现场达成和解,并履行完毕。

司法为民,既要解法结,也要解心结;既要书写公平正义,也要让每一份权益“落地有声”。西咸新区法院将继续推进立审执一体化,构建全流程协同机制,深化拓展执行联动协作工程,从立案阶段嵌入执行预判、审判阶段强化执行可行性、执行阶段反向反馈案件质量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实现纸上权益与现实权益无障碍转化,加快西咸新区法院执行工作现代化建设,以西咸新区法院高效执行所能,服务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所需。

 


编辑| 李娟

审核| 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