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4-21 11:03:39 阅读量:
近日,西安碑林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发生于恋爱期间的民间借贷纠纷,通过一封饱含司法温情的《劝和书》,让昔日相恋的二人放下芥蒂,为过往感情画上了体面的句号。
案情回顾:
昔日恋人因创业借款对簿公堂
原告小芳(化名)与被告小刚(化名)相恋三年。恋爱期间,小刚创业时小芳出资5万元。分手后,小芳认为该笔款项系借款,要求偿还;小刚则主张属于共同投资,应共担风险,并要求小芳返还恋爱期间赠与的财物。双方各执一词,矛盾激烈。
柔性司法:
创新调解促和谐 耐心劝导化心结
收案后,承办法官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秉持“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从消除隔阂、彻底化解矛盾的角度出发,多次组织双方调解。在庭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法官没有放弃,继续通过电话沟通、背对背调解等方式,耐心疏导双方情绪,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一封充满人文关怀的《劝和书》,从情感唤醒、法理分析、现实考量等多方面再次进行了劝导。
“时光如水,转眼间您二人已携手三载。那些彼此陪伴的岁月,也曾因真心相付而温暖……”
“回想男方创业初期,女方倾力相助,确系情义之举;后虽分手,男方仍承诺还款,亦是信义之守……”
“如果强求对错,可能会两败俱伤;若能各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
“你们曾选择‘与君同舟渡’,说明都有值得珍惜的品质;现又选择‘达岸各自归’,或许是人生已到新的境界……”
成效显现:
六十日拉锯终化干戈
经过法官两个月的不懈努力,最终这份融合法、理、情的《劝和书》打动了双方当事人,促成双方达成“分期偿还+部分减免”的调解方案,实现了案结事了。签收调解书时,当事人坦言:“法官的话让我想起了曾经的美好,继续为钱纠缠确实没有意义”。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正是碑林法院深入践行全市法院“四个最”小切口创新工作要求的生动写照。碑林法院通过人性化司法服务彰显为民情怀,不仅诠释了“小切口”“大作为”的深刻内涵,更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活动中感受到了法治的温暖。
作者:郑毅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