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聚焦重点涉黑恶案件办理,强化组织保障,严把质量标准,推进打财断血,不断提升扫黑除恶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以来,依法审理了张某等4人恶势力犯罪案件1件,目前正在审理杨某等21人涉黑案1件、张某堂等恶势力犯罪团伙案1件。
一、秉持精细标准,夯实组织领导
一是统一协调调度。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由领导小组“一套班子”牵头推进、一抓到底。下设综合协调组、案件审判组、警务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6个工作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固定班底”,实现统一调度指挥。
二是实行流程管控。结合案件审理进度,对“三同步”、疫情防控、警务保障、后勤保障实行流程化管理,下发9项工作预案。将案件审理工作细化为审查立案、法律文书送达、开庭审理、庭审押解及文书校对5大类27个工作环节,逐项排序、标明任务,做到环环相扣、不重不漏。
三是细化任务到人。举全院之力,对涉黑恶案件依法审理、打财断血、警力保障、疫情防控等若干工作,列出任务分解清单,每项任务均明确一名部门负责人及若干具体工作成员,结合庭审日程安排、被告人羁押场所分布等因素,注明工作时间、工作任务、注意事项及完成标准,做到定人定岗、一人一责。
二、树立精品意识,严格依法审理
一是做细庭前准备,助力庭审提速。针对涉黑恶案件被告人人数多、犯罪罪名多、时间跨度大等特点,合议庭创新庭前会议报告形式内容,在制作总体报告基础上,针对个罪再制作专项报告,分案制作阅卷笔录。通过召开庭前会议,组织控辩双方集中完成证据交换,为后期案件依法高效审理打好基础。
二是创新庭审模式,提升审判质量。在遵循诉讼法前提下对涉黑案件庭审结构进行创新,按照“犯罪事实—量刑事实—财产处置”三部分进行法庭调查及法庭辩论。实行审判辅助事务“团队作业”,针对被告人在不同羁押场所的实际,制定集中送达方案并组成送达组,设立文书校对小组集中校对文书。
三是畅通绿色通道,全力打财断血。成立涉黑恶案件专业化执行团队。协调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部统一对接辖区各金融机构,对涉黑恶案件执行中需冻结的不同商业银行账户进行集中冻结。创新“执行+辅拍”模式,及时引入第三方辅拍公司,实现车辆、房屋、车位等不同类型财产的高效拍卖。
三、务求精准发力,强化工作保障
一是协调联动做细庭审羁押。疫情防控中被告人庭外羁押问题是扫黑除恶工作的关键环节,鄠邑区法院迎难而上、不等不靠,以杨某涉黑案为例,通过积极协调,租下辖区一家酒店大楼作为庭审期间近20名被告人的羁押场所,并在庭审后集中隔离。同时与市法院、公安鄠邑分局对接,由中院协调7家兄弟法院抽调40余名司法警察协助庭审押解,公安机关抽调100余名警力协助进行庭后羁押看管。
二是积极争取强化经费支持。将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按节点第一时间向市、区级扫黑办报备,争取工作指导支持。及时向区委区政府申请扫黑除恶经费支持,区财政部门及时给予拨付,保障了庭审的顺利进行。
三是细致服务体现人文关怀。提前做好被告人身体健康状况、服用药物情况统计,针对被告人家属、被害人家属、行业监管部门代表等不同旁听人员分类设置旁听区,对因疫情隔离的辩护人开通远程视频庭审通道,庭审期间为律师提供统一住宿和就餐,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涉黑恶案件审理平稳推进。
四是普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及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等宣传活动,举办专题讲座5场次,开展法治宣讲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等活动16场次,积极营造常态化扫黑除恶浓厚氛围。
下一步,西安市鄠邑区法院将深入落实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部署要求,将扫黑除恶斗争与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相结合,聚焦常态化推进“双进”工作,践行“1863”工作法,着力提升黑恶案件办理质效,以既“严”又“准”的标准荡除黑恶,守护百姓平安。
编辑:王晨伟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