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党员“名片”让“我为群众办实事”成为时代标签

来源: 时间:2021-12-14 10:55:40 阅读量:

擦亮党员“名片”让“我为群众办实事”成为时代标签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艰辛历史。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人民服务内化为自己的灵魂,成为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党员只有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从根本上保持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要锤炼过硬作风,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上下齐心消除疫情灾情“拦路虎”,团结一致啃下脱贫“硬骨头”,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心中有杆秤,是轻是重,一称便知 ; 人民手中有把尺,是长是短,一量便晓。党员干部要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把人民的向往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满意当做第一标准,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将密切联系群众进行到底,才能符合人民群众意愿。要做到求实创新为民担当,与吃苦同行,和实干为伍,把为民铭刻在心,把务实付诸行动,恪守清廉自律,在攻坚克难的最前线叫响“我先上、跟我上”,扑下身子、甩开膀子,主动把服务人民的事办好,用过硬的作风做出不负党和人民的事业。

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擦亮为民服务“名片”。党员干部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敢于较真碰硬,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机关头豁得出来。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真正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有“万家忧乐挂心头”的群众观。党员干部是做群众工作的,所以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群众观。要带着感情走进群众,切实做到对群众不玩虚的,尽实心、干实事、谋实力。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准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完成每一项工作。恪守为民之责,多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让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擦亮为民请命“名片”。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行动自觉,树立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作为人生信条,保持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干劲魄力,主动动矛盾淤积的基层、到条件艰苦的一线,攻坚克难、爬坡迈坎,扎扎实实,久久为功,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敢做善为的担当擦亮共产党员“实干名片”。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需求,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关切也是不断变化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目标。在履职尽责中为民服务。走出机关大门,深入基层接地气,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心无百姓莫为官”,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领导干部要时刻对群众工作保持真心、细心、耐心,让人民群众暖心、舒心、放心。拿住性子,沉下身子,多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做老百姓的知音知己。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增强自身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敦促自身以高度的责任心履职尽责,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把人民的向往作为第一目标,擦亮为民务实“名片”。党员干部要常照“人民满意”这面“镜子”。党员干部要坚持把人民的幸福当成自己的事业来追求,常照“人民满意”这面“镜子”,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强调,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党员干部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作为检验各项政策效果和工作得失的评判标准,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情怀,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由蓝图成为现实。秉守“以百姓心为心”的执政理念,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多办实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始终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始终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新时代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作者:董晓龙

编辑:王晨伟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