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论坛网 时间:2015-08-10 09:24:20 阅读量:
为什么中国的大人物都喜欢穿的松松垮垮?为什么西装革履的中国人多数是推销员?衣服怎么穿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洋人?
文 | 黄章晋
在中国大陆,接到注明“正装出席”的请柬,不会有人把“正装”理解为燕尾服之类的大礼服,即使马云,也才刚学会不再把毛衣下摆扎进裤腰带。知道怎么穿燕尾服的人,不是魔术师就是音乐指挥。
有人试图教VIP们西式穿着:2004年2月28日,几十位商界名流身着晚礼服,齐聚上海金茂大厦二楼宴会厅,3650支蜡烛、25位漂亮的女模特,这个“企业家品位与商业影响力”沙龙行将结束时,有人感慨“从这一刻起,中国企业家的品位都会比四个小时之前(沙龙举办之前)有所提升。”
主办方认为,“中国商人上流社会的记忆和贵族记忆中断了一百年”,所以要“寻找我们中断的贵族记忆”,但是,让大家扎堆穿燕尾服,从着装品味上追寻中断的传统,绝对弄反了方向。
正式场合的穿着文化,中国与西方几乎是反着来的。
在西方,越是重要人物,就越得约束自己,一举一动都得绷着,拔身姿、拔精神这种事,中国只有解放军擅长,西方更反人类的是,为了穿的好看,还得约束自己的身材。
在中国,西装、领带始终一丝不苟的,多半是推销员。越是重要人物才越不能在穿上让自己受罪,把不舒服留给别人,这才能像个人物。任性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才是中国中断的传统,它形成差不多正好一百年,而且居然被人接上了。
中式大礼服
接上中国传统的是唐装。
唐装其实并没有被遗忘,在设计师余莺女士想出唐装这个光辉的名字之前,唐装通常被人们称为寿衣,2001年APEC会议上,各国元首统一套着唐装亮相后,它一下成了非正式国服。
▍2001年APEC会议上各国元首统一唐装亮相
唐装可视为长袍马褂的遗腹子,虽然形略有别,但神同源,而后者在民国时代,长期是服装的最高规格,可认为是事实上的国服。
按通常说法,中山装才是民国时代非正式国服,而且还有象征三民主义、国之四维、五权宪法的广泛说法,不过于史无征。而且,无论蒋介石还是孙中山,中山装通常更多用于强调国民党的场合。
真正在全国推广了中山装的应当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影响逐渐及于全国,它日后成了后来散布各地的国民党标准干部服,在礼服序列中并不具备最高位格。
位格最高的,其实是长袍马褂。孙中山则大半生都是标准西式装扮,晚年才与中山装结缘,孙中山对后世服饰影响,远非中山装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