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时间:2013-08-31 10:59:38 阅读量:
□ 周发启
让遇有涉法问题的残疾人走出无助的阴影,沐浴温暖的法律阳光,树立起他们生活的尊严,激发起他们工作的热情——这是法律援助的一个重大主题。沛县在全省首创“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通过3年的实践,打造出了守护残疾人权益的坚强后盾。
为了消除残疾人维权障碍,沛县法律援助工作者开展“四动”活动,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维权。肢体残疾人出行不便,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动腿”,主动上门服务,有时一个涉法问题,跑上残疾人家门几次,甚至几十次,直到问题彻底解决;听力和言语残疾人无法表达,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动手”,他们通过手语、写字等方法,将残疾人要说的“话语”付诸于文字,对照法律条文处理,直到残疾人连连点头,竖起大拇指;与精神残疾人无法正常沟通,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动脑”,通过观察分析,与其家人一次次座谈,掌握真情实据,帮助他们解决维权困惑;智障残疾人不会主张法律权益,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动心”,将心比心去思考,让其像健全人一样,充分享有法律的公平正义。
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是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帮助残疾人逐步解决康复、教育、就业等一系列生存问题后,残疾人维权工作成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残疾人维权意识差和维权难的突出问题,已成为社会民生工程的短板。沛县建设“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让法律阳光切实照进残疾人家门口,是补齐这块短板的重要手段。
(作者系徐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