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股市虽接连暴跌但不必过于悲观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13-03-25 09:08:27 阅读量:

  阅尽

  蛇年股市开年不利,继不久前的大跌之后,昨日深沪两市再度暴跌。沪指不仅跌破2300点的整数关口,跌幅更达3.65%;深成指更惨,跌幅达5.29%。巧合的是,两次大跌,均与楼市调控政策相关。前次是受“新国五条”出台影响,今次则因新政实施细则牵动。从板块看,房地产个股大多跌停,而与楼市相关的建材水泥等,亦多居跌幅榜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指暴跌的同时,市场的成交量骤然放大,量价配合,昭示着市场中人普遍性的恐慌心态。尽管近年A股走势一直较弱,但这样放量暴跌的情形仍不多见。不禁要问,一项楼市调控政策何以对股市造成如此强烈的“传导效应”呢?

  其实,这恰恰暴露出中国经济的某些深层次矛盾。众所周知,近年中国经济有两个重量级的“明星”,一为房地产,二是汽车业。特别是房地产,因产业链长,传导效应显著,多年来炙手可热,银行傍它,地方财政依赖它(许多地方卖地收入占到政府收入四成多),政绩考核更要靠它撑门面(某些城市房地产占公共投资半壁江山甚至更高)。正因此,有学者称房地产业“绑架”了中国经济,言虽刺耳,却入木三分。而今,汽车业已显“触顶”之势,房地产则因不断加码的调控举措而进退维谷,这对习惯于投资拉动、产业带动的中国经济来说,若房地产“不行了”,那么,下一个“产业明星”在哪里?新亮点何在?对此,许多人都茫无头绪,甚而忧心忡忡。

  虽然有说法称“A股市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已废”,但今次却似乎功能自愈,至少充当了一次预测经济前景的“心理晴雨表”。投资者把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忧虑或者失望都释放到股市中来。加之A股仍处熊市末端,乍暖还寒,而股指又行驶在下坡路段,稍遇风雨,便会加速滑向谷底。

  作为投资市场,股市某种程度就是投资心理的反映,有时被过度的情绪化主导,也不足为奇。但客观分析,作为中国这样一个超巨型的经济体,过度依赖某一产业弊端甚多,也不可持久。因此,中央调控过热的楼市,虽是情势所迫,也是势所必然。具体到股市本身,笔者则认为不必过于悲观。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新一届政府即将走马上任,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尚未实现,发展空间甚大。

  总之,中国经济虽历经多年高速发展,但仍处于“发展阶段”,大可不必担忧“前程”。而A股市场的许多制度性缺陷也引起高层重视,程序和规则都在修复中,虽不敢妄断立马“春暖花开”,但走出寒冬,却是可预见的。

  换个角度,调控房价,并非是要扼杀房地产业。中国的城市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相当长的时期,房地产都将是生龙活虎的朝阳行业。因而,在精明的投资者眼中,大跌正是机会。总之,A股市场未来将愈来愈多地显现“晴雨表”功能,只要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有信心,就不必对股市太悲观。股指10年原地踏步,曾广受诟病,但对未来而言,这放空或滞后的增长又何尝不是“利好”呢?(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来源: 羊城晚报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