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奇:好的裁判为民众树立好的行为规范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13-03-18 14:26:52 阅读量:

  观点阐述者: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

  时间:2013年2月16日

  场合:浙江省高院第四次法官授职典礼

  今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在我们身边,又有16位审判员和27位助理审判员踏上了新的法官岗位。回首岁月,你们日复一日与阅卷、庭审、采信证据、适用法律、制作文书相伴而行,你们面对复杂、疑难的审判任务没有退缩,正是这样一寸一寸地耕耘与坚守,使你们收获了今天的荣耀,站上了新的起点。

  站上新起点的,远不止这43位法官。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如春之将至,气象日新。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政法机关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明确目标,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春风吹来,更使我们有了这样的自信: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法治先行,法治终究会牢牢扎根在神州大地。

  各位受职法官、各位同仁,新气象伴随着新任务。春风拂面,我们当思索,能否做到让民众在自己审理的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如同播种好每一粒种子、发好每一颗芽,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建设法治中国的司法责任。

  我们要振奋精神,改进作风,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任何美好、宏大的事业,都是从平凡、琐碎的日常工作累积而来的。身为法官,我们应当知道:是我们在严谨程序中思考的一点一滴,在庭审中对当事人讲出的一言一语,在裁判文书中敲下的一字一句,构成了法治国家的一个个具体的行为规范。我们,就是“司法”一词在群众心目中的具体形象,而群众权益的实现、正义的伸张,有赖于我们燃烧自己来照亮。

  我们要求知不倦,提高本领,下力气作出好的判决。身处当代中国这个发展快速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改革攻坚期,司法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越来越被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所倚重,成为解决复杂问题和利益纷争的最可靠途径。作为法官,我们还应当知道:一个好的裁判,不仅能让双方当事人息诉服判、案结事了,也能够为民众树立起一个行为规范,在社会层面激起正面而经久的回响。作出好裁判,需要每一个法官有主持公道的法律良知、扎实的法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这一目标值得我们一生追求。

  我们要谨言慎行,珍惜荣誉,时刻保持公正、廉洁、为民的法官本色。在我们对法治的明天满怀希望的时刻,不能不痛心地想到:刚刚过去的2012年,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位法官因为挡不住诱惑、权钱交易而锒铛入狱。也许,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太快,人心浮躁失衡在所难免,然而作为法官、作为共和国司法权的托付者,公正和善良是我们的品格,忠诚与廉洁是我们的承诺,我们有理由不改初衷,对人心浮躁失衡说不。无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请珍视因信任和托付而得到的荣誉,“法官”两个字不容辱没。

  法治希望如今在你我手中。愿你我都能体会这份希望的可贵、这份责任的担当;愿你我都能同样庄严地接过这手中的种子,一代又一代,接力奋斗。终有一天,洒下的汗水会灌溉出勃勃桑田,而我们必将播撒出一个芳草碧连天的法治浙江、法治中国!

  文字整理 法制网记者 陈东升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