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13-01-16 16:12:56 阅读量:
观点阐述者:北京市司法局局长于泓源
阐述场合:北京市深化法律服务“三进”活动专题会议为什么首先强调法律服务要有针对性?就是说法律服务的内容要贴近需求,即“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例如:针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CBD、亦庄、金融街等重点地区,我们要让专家型律师进来,做好法律服务,特别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服务;针对“酒驾入刑”的变化,要加大公共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既体现服务城市管理,又体现以人为本。其次,及时性体现在法律服务的安排要快速跟进、有的放矢。要深入研究受众最迫切的法律需求,及时给予法律服务,以达到法律服务效果的最大化。例如,随着全市老年人口急剧增长,老年人遇到的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突出问题,他们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为此,我们开展了“夕阳红”爱老敬老法律讲座和法律服务活动,受到了老年群众的极大欢迎。第三,法律服务的便捷性体现在各项法律服务活动要注重定点、定时、定人、定内容,让企业和市民解渴、满意、有用。例如: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要明确“知道什么?遵守什么?用什么保护自己?”等实际内容,切实提高这部分人群的法律素质,以此来体现法律服务的便捷性。
法律服务“三进”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此一定要注重整合资源、规范服务。一是要注重在这项工作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动态调整。各区县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能固化、僵化、死板。二是要形式多样、注重效果。一定要以属地司法所为平台,以企业、社区、村庄为服务点,以需求为内容,以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工作为资源,使法律服务日常化,使之真正能够“入耳、入眼、入脑、入心”,要认真研究,务求实效。三是要做到“服务有档案、定期有汇报、阶段有检查、年终有考核”,使法律服务规范化落到实处。四是要注重总结经验、固化措施,形成法律服务长效机制。开展“三进”活动以来,各区县、各部门都形成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而且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还在实践当中进一步丰富和发扬,要通过此次活动把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思路固化下来,以丰富法律服务工作的平台、内容,进一步形成长效机制。
近两年,我们在基层公益法律服务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巩固既有的工作成果,继续推进社区(村)法律服务室和乡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把法律服务室和乡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法律服务进社区、进村庄工作的核心平台。与此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方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拓展和深化法律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庄的工作内容。(文字整理 本报记者 王斌)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