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13-01-16 15:42:30 阅读量:
观点阐述者: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
场合:重庆市法院院长会议
时间:2012年1月13日
2012年,是司法保障共同富裕的深化之年,也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崭新之年。在重庆法院实现跨越发展的道路上,必须以细节提升跨越发展品质,以细微体现司法公正为民。细节决定成败,今时今境反复强调富有新内涵。
观点一:小身手显大本事
首先,小错误会出大问题。一次庭审行为失范,会导致对程序公正的怀疑;一次庭审调度不合理,会使人视司法如儿戏;一次接待接访的“横眉冷对”,会使当事人对法官的人品有质疑;一次裁判文书带错出门,会使裁判严肃性打折扣;一次与当事人或律师不经意的接触,会引发司法不廉的“联想”。尤其在社会信任缺失的环境下,最小的一个失误,如判决书日期、案号写错,也可能被误解为在廉洁等大是大非上有猫腻,或者演化为当事人一方与法院的对立,甚至导致重复访、进京访。
相反,小身手可以显大本事。法律文书电子送达的小身手,既缓解送达难,还推动送达程序的完善;规范上诉案卷流转的小身手,既规范案件运行,又使当事人少去“奔波催卷”之苦;重要程序事项告知的小身手,既方便群众打官司,又拓展司法公开深度。
综合起来,要避免小错误,多试小身手。要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通过细节的周到让群众诉求表达更顺畅、参与诉讼更便捷、人格尊严更受尊重。
观点二:小点子露大智慧
首先,小的瑕疵会带来大的管理漏洞。法律体系初成,诉讼制度渐全,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同并不高,重要原因在于制度细节的疏漏和瑕疵。重庆法院审判管理一抓三年,建了不少制度,这些制度是否能用、管用、好用,还需要检验。相反,小点子的点滴之光却会折射出大智慧。多出小点子,关注小制度,可以小谋大。2008年全市三级法院开通院长邮箱,并不是宏大规划,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措施。但小小邮箱,实现了“天天都是院长接待日”。巡回审判箱也是不起眼的小点子,却可以获得国家专利,满足巡回审判、就地办案的各种需要,成为基层司法一道独特风景。
综合起来,无论大事小事,做就要做好。制度不在大小,管用的制度不在多,需要一件就做一件,做一件管一点,管一点成一事。要做“高不可及、别人做不来”的大事,也要做“低可入地、别人不愿做”的小事,尤其要善于制定理念先进、便于操作的小制度,利用小制度实在管用的优势发挥大作用。法院不要怕做小事,做不来小事也干不好大事,更何况司法为民无小事、司法公正无小事,审判程序无小事、法院管理无小事。
观点三:小礼仪赢大赞誉
首先,小作风不严谨可能招致大麻烦。法院的案件来了办,办了来,办案对法官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工作甚至是事务,但对当事人却是大事。法官万分之一的失误就是对当事人百分之百的伤害,这种反差像放大镜一样放大了不良作风的负效应,是典型的因小失大。法律文书说理不充分的老毛病,既有能力因素,也是审判作风不细使然;有的案件久而不决,当事人权益长期悬而不定,就是审判作风拖沓的体现;有的人开上警车就“信心爆棚开霸王车”,极个别的甚至“挺身试法”酒驾。这些日常作风的败笔,都将给整体工作带来被动。
相反,看似琐碎的小礼仪却能为司法公信加分。多次强调的“一张笑脸,一声问好,一杯热茶,一把椅子”,就是涉诉信访工作的基本礼仪;便民诉讼网络规范化建设,就是在塑造基层司法礼仪;院长邮箱规范回复用语,就是让这张重庆法院的名片更符合礼仪标准,更有信誉度。
综合起来,既要杜绝不良小作风,也要鼓励文明小礼仪。对工作、作风、廉洁方面出现的问题,该通报的通报,该处分的处分,该清除的清除,决不能积小恙成大患。要在文明小礼仪上做出大文章,信访、审判、执行各领域都要建立各具特色、操作性强的司法礼仪和岗位用语,以礼仪促规范,以规范保公正。文字整理 本报记者 徐伟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